您的位置: 首页 > 分论坛 > 长春 > 新闻动态 > 论坛

YOCSEF长春成功举办论坛-吉林省数字农业与智慧乡村论坛

阅读量:1618

CCF YOCSEF长春成功举办论坛-吉林省数字农业与智慧乡村论坛(2019-7-6)


2019年7月6日, YOCSEF长春在吉林农业大学成功举办了"吉林省数字农业与智慧乡村论坛"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院长,YOCSEF长春副主席于合龙作为论坛执行主席。论坛首次采用南北互动的形式进行,邀请了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与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财经大学、吉林农业大学进行南北互动。

合影

CCF YOCSEF 长春分论坛参会人员合影


于合龙

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于合龙院长主持论坛


论坛首先由中农阳光项目总监(兼信息技术部总经理)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邵玉龙和吉林省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高圣鑫做引导发言。中农阳光邵玉龙总经理以如何实现数字乡村为主题,讲解并展示了以天网识别技术、天地库数据分析数据存储技术和应用技术为核心,提供了具有五位一体的数字乡村平台。在平台的基础上,实现了智慧现代化农业、智慧绿色乡村、智慧乡村文化、智慧乡村治理、智慧惠民服务以及智慧网络扶贫六大功能,同时也提出了在数字乡村平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1)天网和地网如何进行校验映射,深度融合成为天地网。

(2)作物种类的精准识别,智能识别等问题。

(3)如何挖取植物样本的有效信息。

(4)三农多元信息的深度挖掘问题。    

  并且展示了智慧乡村平台的建筑物检测、耕地资源保护监测、精确承包监测、秸秆燃烧监测、扫黑除恶、智能寻物等部分功能。


邵玉龙

中农阳光总经理邵玉龙围绕基于天地网工程的乡村智慧平台作报告


高圣鑫围绕开展农业大数据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作报告。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农业数据的理解

业务层次维度,数据的广度,价值的深度。

1、服务提升,行业洞察,渠道优化,产品创新,潜在价值。

2、基础信息,关联信息,兴趣偏好,用户价值,价值信息。

3、事实数据,统计数据,预测数据。

二、设计和与实践

体系结构:

1、基础设施即服务laaS

2、平台数据即服务DaaS

3、平台运营即服务PaaS

4、应用集成即服务

数据处理流程:

采集——>交换——>转换清洗——>对比/质量管理——>存储——>分析——>服务

数字农业云平台构成——数据管理子系统,应用集成子系统,应用管理子系统,服务支撑子系统。

三、未来展望

农业资源“一张图”——产业数字化体系,生产数字化体系,经营数字化体系

高圣鑫

高圣鑫围绕开展农业大数据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作报告



以下是部分精彩观点选摘:


议题一

议题一


黄栋:对于两者谁先谁后的问题,我认为应以数字农业为先而后智慧乡村。首先要提升农村的生产力,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打造数字农业来提升生产力;其次再提升文化和生活等各个方面。

彭红星:智慧乡村,没有数字农业为基础称不上智慧。

郝天永:数字农业是智慧乡村的基础,但是在大数据的发展上,应以智慧乡村为主,两者应该相辅相成,具体还需讨论。

底晓强:数字农业方面的数据越来越多,数字农业是必然趋势,两者相辅相成协调向前推进。

赵剑:同意两者相辅相成,只有把数字农业建设好,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一些困难迎刃而解。但主要是提升管理方面的智能化,在提高农业收入的基础上,让农民回归农村。

吴莹:同意广东黄教授的看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手抓。对于农民转型期的研究和农民城市融入的研究,把数字技术纳入管理将会对此带来便利,也会给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变化,数字农业未来可期。

姜海龙:数字农业是智慧乡村的组成部分,其应以生产力为目标。数字农业在种植业上相对成熟,在农业数字化中先种植、后畜牧,先易后难。智慧乡村是数字农业的高级阶段。

邵玉龙:从企业角度来讲,农业是农村的基础。两者的关系相当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首先要吃饱。我们做的第一步是农业保险,给农民提供保障。

高圣鑫:近些年来农业农村人口致贫原因是疾病和无地可种。大部分的农村土地流转到大规模生产当中,出现了很多农业农机合作社,适合数字农业发展。智慧乡村建设方面很难被现有的农民个体户接受,关键是产业融合。

于合龙:综上所述,总体上趋向于先发展数字农业,然后发展智慧乡村。两者是经济基础跟上层建筑的关系,但是后者也会反馈前者,我认为两方面需要同步发展才能提高。

底晓强:由于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的相关问题,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越来越少,发展数字农业是必然趋势。智慧乡村方面,农村是否需要“智慧”,农民对“智慧”的需求又是什么?

姜海龙:非洲猪瘟减产严重,无人机打药打死作物,数字农业方面到底是先做基础,还是先做云端,适度的智慧和精准的数据来源才是我们接着走下去的道路。

郝天永:我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我们在数据还不确定的情况下,通过短信接收农民问题并给农民一个答案。农民提供实际信息我们给出答案,这也是智慧的一种体现。数字农业中的数字和智慧农业中的智慧有区别,数字农业中的数据该如何计算是我们需要提升的。从医学方面考虑,智慧医学基础信息是数字,医学所有过程都在数字化,大部分数字也很难利用起来。以前我们提数字,现在我们提智慧,智慧是为了更好的利用数据。智慧农业应该提高到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邵玉龙:在我们企业,我们的对象是新兴农业企业,还不是农民。智慧乡村最有利的是农民,而数字农业需要有知识基础和相关思维的人整合资源来实施。最终数字农业和智慧乡村肯定是要实现的。


议题二

议题二


于合龙:

1、大规模机械化使农民失去工作的问题。

2、与国外相比,我国从技术和成本的角度来讲路还很远。

3、中国农业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化发展之路。

黄栋:我认为大面积实施数字农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我们应该等待相关技术成熟,现在我们的技术还不成熟。如果大面积实施,当技术提升后还需要对其升级,花费更多成本。我认为我们现在应该在有条件的地域进行测试,等技术进一步完善之后再全面开花。

彭红星:对于大型农业企业来讲,实施数字农业较快,并且农业方面劳动力成本太高,急需大规模一体化机械。对个体户来讲,每个家庭只有几亩地,让个体户使用一体化机械不太现实。实施数字农业对企业是有必要的,对农民来说还不成熟,等到土地更改制度大面积整合之后才有机会大规模发展。

郝天永:从技术方面来讲,大面积实施数字农业的时机已经相对成熟,很多公司来为此服务;但是收益跟成本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在有些地方,农民只有种植经济作物收益才可能大于成本,时机是否成熟需要考虑成本和收益的关系,我们需要因地制宜。

高圣鑫:我觉得大范围实施数字农业还为时尚早,受数字农业服务的人群素质还达不到要求。

邵玉龙:农村格局变化之后,农民需要保证自己的利益,农民如果不进行大规模的种植是不挣钱的,只能依靠政府补助。只有新兴农业主体的大规模发展才能收回成本,我支持大面积实施数字农业,但是需要一个合理化的推进方式,不适合一刀切。

姜海龙:第一点,时机是否成熟是伪命题,永远不会有成熟的时机。农村的土地做不到整合成为最大障碍。第二点,农民流落到城市里后,随之出现的治安问题。第三点,完全数字化是不能完成的,只是其完成的程度问题,实施是可行的,数字化需要适可而止且接地气。

吴莹:数字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大面积的实施恐怕还为时尚早,我们需要不断的扩大实施面积,我们需要凝练三农的核心难题,用我们数字技术来解决这些难题。我非常认同之前几位发言人的观点,如果难题无法用该技术解决,我们需要放缓脚步,用核心的技术来解决核心的问题,慢慢的改变三农的状态。

赵剑:大面积实施数字农业的时机并不成熟。

底晓强:大面积是什么概念?上世纪90年代我的家乡就引进了美国机械,每个人能种千亩以上,在一个区域上实施是很轻松的。如果从全国的角度来讲,全国一盘棋,数据的流通和交易是一个难题,利益没办法平衡,数据资源的调控也是问题。另一个问题,设备对地理的要求很高,不同的地理环境需要不同的农机。

姜海龙:适合大面积实施数字农业的只有几个平原。

郝天永:关于时机是否成熟的问题,中药种植特别适合大规模数字化的推广。中药的产业链大规模的数字化已是现状,其实农业的一些方面已经有了大规模数字化。

黄栋:由于中药材的价值较高,归根结底还是成本问题,我们是否应该从价值比较高的作物领域上先发展数字化,等成熟之后在推广到大田作物。

彭红星:在一些大的养殖企业也已经实现数字化建设。


议题三

议题三

于合龙:关于南北方发展数字农业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1、广东人多地少,吉林人少地多。

2、吉林平原较多适合机械化作业,广东地形复杂实施机械化比较困难。

3、是否一个省份农业因素越多就越穷。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跟广东省经济差距是否因此?

4、吉林省农业元素过多我们是否还需要继续大力发展农业因素。

底晓强:关于东北越发展农业越穷的问题,由于影响因素有很多,不能确认导致农作物价格产生变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赵剑:关于南北方数字农业的侧重点,东北到秋冬季节就猫冬,北方只有农忙季节在忙,其他时间比较清闲,而广东人比较喜欢做生意,所以侧重点跟南北方人思维方式不同有很大关系。

吴莹:地域的差异和人无关,不能用区域来定性,吉林占全国40%多的储备粮,这也是吉林的责任之一,吉林对作物再加工、再包装做的不够。导致产品无法提高更多的附加价值。如果实施数字农业的话,我们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吉林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农民的利益,改善农民的生活。

姜海龙:数字化农业生产的效果需要考虑投入多少资金以及想要得到什么效果,来看到底适合哪里。

邵玉龙:数字农业区别于机械化,我们需要看数字农业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现在数字农业肯定是南方比北方发展快,我们需要向南方学习。
高圣鑫:地域性比较重要,不同地域有不同特色的作物,数字化如果能解决自然环境的问题,那就跟地域无关。南北方在此差距巨大。

黄栋:无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农业都是重中之重。从地理环境来说,广东有所不足,但是政府对农业加大扶持力度,对其发展帮助很大。地理环境和自然因素决定发展方向,北方适合美国大农场模式,南方适合日本精工厂模式,两者都适合数字化。对种植来说,除了产量品牌也很重要,比如日本和牛,泰国大米,新西兰牛奶。如何打造高端化农作物品牌,创造高附加价值是我们更需要考虑的问题。

彭红星:北方机械偏大型化,地理一马平川,更容易实现机械化和数字化。从技术角度来讲,北方数字化更容易发展,但是还需要从其他角度考虑。南方经济方面有优势,也需要政府支持和扶持,具体哪方面数字化发展较快,还是要看各个方面的发展。

郝天永:东北的农产品确实需要推广和包装,很多特产品牌太多,很难分出优劣,分辨品质只能靠朋友推荐。如何使数字化落地,让顾客更容易获得高质量的产品还是关键。

姜海龙:当质量都达到优质的情况下还是品牌更关键,但是和牛就是手工制造的典范,这其实并不符合数字化的概念。

于合龙:今天三个议题圆满结束。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